戲劇文學

《我們的故事》歷史關鍵詞

  • : 香港話劇團戲劇文學及項目發展部
話劇《我們的故事》為1947年至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發生於廣州和香港的故事。以下簡介與劇情有關的歷史事件和名詞。
 
中日戰爭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蘆溝橋事變而全面侵華,中國展開歷時八年的抗日戰爭。
 
1939年9月,德軍出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軍分別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8月15日中午12時,日本昭和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中日戰爭結束。
 
國共內戰
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時發展迅速,在抗戰勝利後, 勢力足可與國民政府分庭抗禮。國共兩黨在抗日戰爭時因有日本這個共同敵人而合作。隨著戰事結束,兩黨的合作基礎更形脆弱,矛盾日益加深。
 
1946年國共內戰全面爆發;47年2月28日,國民黨下令共產黨駐京、滬、渝三地人員於限期內撤退;其後,國軍進攻共產黨的根據地延安,國共兩黨關係徹底破裂。
 
國民黨情報組織─「軍統局」及「保密局
1938年成立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軍統局)是國民黨的特務組織,主要負責人為戴笠。特工人員分佈到國民黨的軍隊、員警、行政機關、交通運輸機構,乃至駐外領使館,專門以監視、綁架、逮捕和暗殺等手段進行活動。軍統局在許多地方設有集中營、秘密監獄和看守所,囚禁和迫害共產黨人、進步人士和革命學生。
 
1946年軍統局改組,秘密核心部分組成國防部「保密局」,由毛人鳳出任局長。
 
共產黨情報組織─「特科」
共產黨的情報系統源於周恩來在27年成立的「中國共產黨中央特別行動科」(特科)。「特科」是中國共產黨在20至30年代期間所建立的一個情報機關,主要活動地域為當時中共中央的所在地上海。「特科」主要從事特務工作,包括情報收集、保衛共產黨高層人物、防止共產黨高層人物被國民政府和公共租界當局逮捕或暗殺,並且開展針對國民政府的滲透活動。
 
戡亂建國
1947年8月,國民黨為了對付共產黨,通過《戡亂建國動員方案》。在「戡亂動員令」發佈前後,國民黨還公佈了一系列嚴厲鎮壓共產黨,尤其是針對共產黨在國統區地下活動的通令,如47年9月行政院公佈的《後方共產黨處置辦法》,下令中共黨員應於限期前申請登記,脫離黨籍,並接受感訓或勞役;不登記者一律予以逮捕,移送有關機關審判懲處;其房屋及一切財物,交當地政府依法處理。
 
1947年12月25日,在《中華民國憲法》實行當天,國民政府公佈《戡亂時期危害國家緊急治罪條例》,規定如有把軍隊、軍事要塞、軍械及一切軍需品交付共匪者、投降共匪者、煽惑軍人叛逃者、洩露軍事機密者、為共匪間諜及招募兵工、 募集錢財、供給軍需品及其他物資者、意圖妨害 「戡亂」、擾亂治安及金融者,可處以死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以文字、圖畫、演說為共產黨宣傳者則處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特刑庭
1948年4月,國民政府公佈了《特種刑事法庭組織 條例》和《特種刑事法庭審判條例》,規定在首都南京設立中央特種刑事法庭,以及在若干地點設立高等特種刑事法庭,專門審理與「戡亂」有關的案件;判決後不得上訴或抗告,但判五年以上徒刑者可向中央特種刑事法庭申請複判。
 
「特刑庭」設立的目的在以迅速強力的手段鎮壓中共及國統區的民主運動,安定後方形勢。為了保證特刑庭的審理能夠配合「戡亂建國」,蔣介石指示由軍法機關人員兼執行特刑庭的事務,各地軍政機關和軍警部隊都要配合特刑庭的工作。
 
金圓券、銀圓券
由於內戰不斷持續,國民政府財政入不敷出,只得通過印發貨幣彌補財政赤字,結果令法定貨幣急劇貶值。期間多次發生的黃金擠兌風波,令國民政府黃金儲備大幅減少。48年8月,蔣介石頒佈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廢法幣,改發「金圓券」為貨幣,法幣三百萬折合「金圓券」一圓。所有物價以8月19日為準,以挽救財政。金圓券名義上可以無限兌換黃金,但由於國民政府濫發,造成更嚴重的惡性通貨膨脹。結果金圓券至49年7月停止流通,只使用了十個月左右的金圓券,貶值超過二萬倍,令人民,特別是中產階 級受到巨大的經濟損失。財政崩潰亦是國民黨在國共內戰中迅速失敗的原因之一。
 
1949年下半年,國民政府又發行「銀圓券」。當時國民政府在大陸統治已進入末期,加上無足夠銀元為擔保,該貨幣很快在流通中被拒收。內戰末期,國民黨將黃金運往台灣,成為國民黨政府在退守台灣初期主要的經費來源。
 
三大戰役
1948年9月至49年1月間,國、共雙方爆發三次大規模的戰役,包括:
 
「遼瀋戰役」─中共東北野戰軍自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從錦州戰役以至佔據瀋陽的一場大戰, 共殲國軍四十七萬二千餘人。
 
「淮海戰役」─或稱「徐蚌會戰」,始於48年11月 6日,至49年1月10日結束,歷時六十五天;國民黨軍隊戰敗,損兵四十餘萬,是國民黨失去大陸政權的最關鍵戰役。
 
「平津戰役」─ 共軍楊成武兵團於48年11月29日 進攻張家口,至49年1月22日,國軍華北總司令傅作義與林彪訂立和平協議,所部二十五萬人接受中共改編;1月31日,解放軍進入北平,為時六十四 日。三大戰役均由共軍獲勝,國軍人員損失超過一百五十萬,精銳部隊喪失殆盡,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逐漸崩潰。
 
國民政府遷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國民黨軍隊慘敗,蔣介石於49年元旦向共產黨提出和平談判;1月21日,正式宣布引退,由李宗仁代理總統職權。「平津戰役」結束後,共 軍佔 據 北 平,同年4月21日,約一百萬解放軍大舉橫渡長江,於4月23日攻佔國民政府之首都南京,5月 27日解放上海。彭德懷部隊繼續向西北進軍,其他主力部隊則分別南下,向華東、華南、西南各地進發,國軍節節敗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定都北平,並改名為北京。國民黨政府曾先後退守重慶和成都,最後於49年12月7日退守台北。自此,國民黨據守台灣、澎湖、金門、馬祖等島嶼。
 

鳴謝:
黃浩潮博士及丁新豹教授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提供最佳體驗及改善瀏覽速度,請確定您同意並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再繼續瀏覽。接受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