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文學

《2月14》:看見愛情

  • : 黃旨穎
2 月14日情人佳節,Doris、Fiona和Venus三位好姊妹在崎嶇的愛情跑道上又停下了腳步,變回單身,並相約「明年今日」一定要找到如意郎君。然而,她們又能否看見在身邊守候多時的愛情?
 
三個女人,三種愛情態度
 
Doris雖然在愛情路上被出賣過,也三番四次墮入沒有結果的霧水情緣,感情路上受到連番打擊,但她依然憧憬愛情,渴望被愛。可惜愛情總是「這麼近那麼遠」,Doris從來沒有正視過好朋友Paul對自己的關懷,對他的默默等待也後知後覺。
 
Fiona在愛情裡追求新鮮愛刺激,她很享受男女關係裡的你追我逐。她不注重commitment,一旦感情出現問題她會先發制人,離開對方,絕不留戀。單純簡單的愛情似乎滿足不到F iona的好勝心。
 
Venus終於在情人節當日,與丈夫正式簽紙離婚,希望過新的生活模式,縱然她依然打從心底關心對方,但也不得不忍痛離開。比起她的兩位好姊妹,Venus的愛情態度更加固執,表面看來她一意孤行,自私和自我,實質上她可以為了所愛的人而犧牲自己。
 
相信愛情要先看見愛情——默默守候的愛
 
女生總愛幻想自己將來的愛人,縱使「他不用很英俊」,但「也不可以太醜」,最緊要是「他只需要對我好」。有趣的是,很多女生都愛好高騖遠,總是將眼光放到遙不可及的對象身上,還高呼相信緣分,到頭來像盲頭烏蠅般弄得焦頭爛額,才知道愛情原來就在咫尺,唾手可得。像Doris 的老朋友阿Paul,Fiona的追求者伍嘉民和Venus的丈夫馬健成,這三位在她們眼中老實又沉悶的男士,一直在她們身邊默默守候,要待她們經歷完滄桑後才看得見這份愛情,只盼到時不會為時已晚,遺憾終生。
 
要感受到被愛,也不一定只限於「埕埕塔塔」的關係裡。有一個這樣的說法,「不要為了男人而拋棄妳的好姊妹,因為男人可能是一時,但好姊妹是一世的」。男人可能陪伴妳一個聖誕節,或一個情人節就會離開,但好姊妹不會,她們總樂於見妳,她們最能體會妳的需要,最理解妳的傷心,也最著緊妳的幸福;像Doris、Fiona和Venus,三位好姊妹沒有拋棄過對方,不論是情人節,復活節還是中秋節,她們總是黏在一起,聽對方發牢騷,為對方加油,她們都在互相擔當對方的天使,守候著自己所愛的閨蜜,實踐「衷心愛護你,分享笑或悲,途上縱使力竭又筋疲 」。
 
2005年首演的《2 月14 》大受歡迎,由編劇鄭國偉、作曲及作詞的鍾志榮兩位男士,寫出以女性角度主導的愛情故事。這次全新版本在角色上及篇幅上也有所調整及更新,更貼近今天社會的現象,例如明星換成是YouTuber,甜品店換成咖啡店等等。此部音樂劇裡的歌曲風格偏流行但不限獨唱,有二重唱,三重唱也有合唱,而音樂上最大的改動則是聯同本地無伴奏合唱劇團一舖清唱重新製作,為歌曲加入無伴奏合唱元素。無伴奏合唱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中世紀文藝復興年代時已經開始,由最初在歐洲教堂裡的Gregorian Chant(由男性唱詩班詠唱的聖歌);發展到1930年代美國的Barbershop A Cappella(在髮型屋理髮師工作時合唱);到80年代起流行風格的無伴奏樂團音樂在市場上熱賣,例如Take 6;直至近二十年無伴奏演唱文化傳入亞洲地區,不少樂隊以此形式改編流行歌曲在網路上發布,讓更多觀眾感受到純人聲演唱的吸引力。今次無伴奏合唱的編曲方式,必定使《2月14》的歌曲增添清新感。
 
要以無伴奏人聲合唱作為音樂劇的唯一音樂成分,過往在外百老匯已經有嘗試過,舉例如10年的In Trans it(16年在百老匯搬演)以及19年的Octet;雖稱不算主流,但也上演了過百場演出。在香港,原創無伴奏音樂劇比較少見,一舖清唱曾發表過不少高質素無伴奏音樂劇作品,包括《大殉情》和《三生三世愛情餘味》,風格與氣氛別樹一格。這次製作完全沒有樂器伴奏,全部依賴人聲唱出旋律,甚至連大部分聲效也是由人聲模仿。要演唱好無伴奏合唱,團員間除了具備默契外,更需要高度集中;他們沒有樂器幫助,也需要背譜,要記住每首歌曲不同的和聲、伴奏樣式和多變的速度並不容易,加上聲音通過咪高峰被放大,只要其中一部稍有一點走音或節拍不穩,都會影響歌曲演繹的完整性,在歌唱之餘更要配合台詞和舞台走位,對話劇團演員們來說絕對是一項新挑戰,值得期待他們下苦工練習後的成果。
 
 
黃旨穎
黃旨穎於美國紐約大學 TISCH SCHOOL OF THE ARTS 完成藝術碩士課程,主修音樂劇寫作。現為香港演藝學院兼職講師,教授音樂劇創作。憑著演戲家族音樂劇《美麗的一天》獲得第二十三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原創曲詞;其參與的音樂劇《仲夏夜之夢》獲得第二十六屆香港舞台劇獎年度優秀製作;曾為香港話劇團《祝你女途愉快》擔任作曲,並獲提名第二十八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原創音樂(音樂劇)。近年參與的作品有演戲家族《路比和嫲嫲的鐵路5 號》(作曲)、無極樂團「爵式無極」之《一任逍遙:砂海》(作曲),以及電影《給十九歲的我》(配樂)。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提供最佳體驗及改善瀏覽速度,請確定您同意並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再繼續瀏覽。接受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