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而戲劇:《三母女》在生活中放風箏

問︰香港話劇團戲劇文學部戲劇文學實習生胡筱雯
答︰《三母女》編劇尤逸漢
 
問︰⁠可否用一句話介紹你的入圍劇本?
答︰每位家人都想幫對方但無能為力。
 
問︰創作《三母女》的原因是甚麼?
答︰最初其實是「交功課」。這個創作的起點主要由題材出發,雖然故事是關於母女,但其實最主要是想討論兩代人的關係,我也曾經覺得身為男人是否能寫到母女的關係,但似乎寫兩代人這件事是超越性別的。
 
問︰⁠⁠如何創作劇本中的角色?
答︰這個故事因為比較寫實,所以儘量寫一些生活有觀察過的人物,否則對人物質感會不太有信心,但還是未拿捏到如何寫得既真實又有戲劇性。另外是發現將要生活的經驗推得極端一些,還有製造一些難關讓人物去經歷。
 
問︰現時的劇本中,最喜歡哪一場戲?
答︰劇本的第二場,大女兒與丈夫吵架的一場,因為寫得比較真實,而且是荒謬及寫實兼備,能夠以有點極端但又合理的方法完結這一場。
 
問︰「風箏計劃」讀劇和精煉的過程對你有甚麼啟發?
答︰首先是創作酬金,非常重要,因為在物質上幫你維持生計,可以繼續寫下去。第二,自己一個人寫劇本的話,要自己想像觀眾如何理解劇本,在風箏計劃的讀劇中吸取了演員、觀眾和潘sir的意見,從而又有下一個目標,可以繼續創作。
感覺創作的確像放風箏,對新手來說,因為掌握不了風向和力度,起初的嘗試通常都失敗。這時如果風停了,大概就會把風箏放下。風箏計劃彷彿是持續不斷的風,鼓勵創作者嘗試、再嘗試、繼續嘗試……
 
問︰如何修改劇本?
答︰從頭到尾看一次劇本,逐句更改,看看有甚麼「work」,有甚麼是不「work」,然後再作調整。另外是根據人物關係修改,當人物性格已經固定了,再找出當中的變化,如果人物性格感覺比較典型,再調整定位,讓主題變得比較清晰,故事也能更順理成章地發展下去。
 
問︰有甚麼特別的編劇秘訣、方法或小習慣?
答︰我習慣一邊寫,一邊走來走去,不斷「角色扮演」說出人物的台詞。
 
問︰為甚麼喜歡寫劇本?
答︰因為喜歡故事,故事是自己可以控制得到的事物。
 
問︰在劇本創作的路上,你認為最重要的是甚麼?
答︰有演出的機會,可以和觀眾交流。
 
編劇  尤逸漢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現兼讀香港演藝學院戲劇藝術碩士課程,主修編劇。正職教書,業餘寫作。
曾參與大學劇社、業餘劇團。編劇作品包括:《失蹤》(入圍影話戲「青年編劇劇本寫作計劃」)、《喪B幼稚園》(入圍普 劇場「心之河土壤栽培計劃」)。
 
導讀  陳沛琳
2023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獲戲劇藝術學士(一級榮譽)學位,主修導演。憑校內製作《大汗推拿》獲頒傑出導演獎。在學期間,曾獲鄧樹榮獎學金(傑出導演)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獎學基金外展體驗獎,並赴上海戲劇學院交流。現為自由身劇場工作者(導演及演員)。
近期作品包括:星期三劇社會《阿怪》(演員)、浪人劇場《緬甸歲月(重演)》(聯合導演)、香港話劇團「風箏計劃」公開演讀(香港站)《綑綁》(導讀)。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提供最佳體驗及改善瀏覽速度,請確定您同意並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再繼續瀏覽。接受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