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戲劇教父」毛俊輝從藝50年最新執導
Panasonic呈獻《往大馬士革之路》
06.08.2021
即時發布
「香港戲劇教父」毛俊輝從藝50年最新執導
瑞典「現代戲劇先驅」史特林堡經典代表作
Panasonic呈獻《往大馬士革之路》
【香港話劇團】香港話劇團年度矚目鉅製,將首次搬演瑞典劇作家史特林堡(August Strindberg)的作品,由前藝術總監兼桂冠導演毛俊輝特別挑選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往大馬士革之路》執導。史特林堡為歐洲表現主義戲劇的先驅,《往大馬士革之路》是他的創作手法由自然主義轉變為表現主義的代表作之一。此劇以現實與夢境交融,藉著由一段疑幻似真的相遇,描繪出個人心靈的交戰,並強調人的自我探索。《往大馬士革之路》由史特林堡(瑞典)編劇,毛俊輝改編及執導,鄧世昌翻譯,林克歡任文學顧問,馮蔚衡任副導演,申偉強領銜主演、蘇玉華特邀主演,以及胡美儀特別演出,聯同一眾話劇團演員演出,相信是次香港首演定能開拓觀眾視野,為劇壇增添盛事。此劇於2021年9月18至20日為公開預演場,9月22日至10月7日正式假香港大會堂劇院上演,門票現於撲飛及城市售票網公開發售。
《往大馬士革之路》講述天生才華洋溢的陌生男(申偉強飾演),感覺人生孤獨空洞,命中註定般遇上有夫之婦(蘇玉華飾演),二人一見傾心。然而婦人丈夫曾與陌生男有不解之怨,華麗邂逅背後到底是一場救贖還是劫難?以「陌生男」為第一身視角,透過一場探索之旅,表達人與命運、愛情、信仰以至自我的博鬥,展示出主人翁由拒絕到放下自我的高低跌宕。
瑞典劇作家史特林堡早期以自然主義寫作,在自身一連串的經歷之後,創作風格有巨大突破,成為歐洲表現主義戲劇的先驅。他善於在作品中將人物的獨白異化、運用幻象及夢境,製造出現實與夢境交融、撲朔迷離的氛圍,產生似真似假的幻覺效果,以探討人的內心精神世界,影響了整個二十世紀戲劇創作的路向。
電影大師英瑪褒曼(Ingmar Bergman)曾稱《往大馬士革之路》是「一段探索心靈景觀的奇異歷程。」改編及導演毛俊輝以現代劇場的演繹重現這個寫於百多年前的經典作品,他表示:「傳統雖有本身的價值,被現代性重新創造時更能彰顯當下的影響力,而現代性也往往需要傳統提供滋養,令作品有持續發展的力量。在被外在物質世界大力操控的今天,演繹一部探討內在自我價值的作品,祈願尋求一個更美好的世界,是本人回饋社會的感恩之作。」
「表現主義」的戲劇著重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及心理歷程,主張用精神眼睛來觀看自己的世界。不同於自然主義傾向由外在寫實的細節(例如語言、行動)入手,表現主義則是由隱藏於背後的真實、心理細節入手,透過外化的演繹手段,訴諸於觀眾視覺或聽覺的形象中。
《往大馬士革之路》為導演毛俊輝從藝五十年最新執導的作品,話劇團特意舉辦「毛俊輝從藝五十年」展,細數他自七十年代起從事藝術工作至今,在導演、教育、演員及研究等不同範疇上的成就及貢獻,展覽將於9月11至24日假香港文化中心大堂舉行。
《往大馬士革之路》講述天生才華洋溢的陌生男(申偉強飾演),感覺人生孤獨空洞,命中註定般遇上有夫之婦(蘇玉華飾演),二人一見傾心。然而婦人丈夫曾與陌生男有不解之怨,華麗邂逅背後到底是一場救贖還是劫難?以「陌生男」為第一身視角,透過一場探索之旅,表達人與命運、愛情、信仰以至自我的博鬥,展示出主人翁由拒絕到放下自我的高低跌宕。
瑞典劇作家史特林堡早期以自然主義寫作,在自身一連串的經歷之後,創作風格有巨大突破,成為歐洲表現主義戲劇的先驅。他善於在作品中將人物的獨白異化、運用幻象及夢境,製造出現實與夢境交融、撲朔迷離的氛圍,產生似真似假的幻覺效果,以探討人的內心精神世界,影響了整個二十世紀戲劇創作的路向。
電影大師英瑪褒曼(Ingmar Bergman)曾稱《往大馬士革之路》是「一段探索心靈景觀的奇異歷程。」改編及導演毛俊輝以現代劇場的演繹重現這個寫於百多年前的經典作品,他表示:「傳統雖有本身的價值,被現代性重新創造時更能彰顯當下的影響力,而現代性也往往需要傳統提供滋養,令作品有持續發展的力量。在被外在物質世界大力操控的今天,演繹一部探討內在自我價值的作品,祈願尋求一個更美好的世界,是本人回饋社會的感恩之作。」
「表現主義」的戲劇著重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及心理歷程,主張用精神眼睛來觀看自己的世界。不同於自然主義傾向由外在寫實的細節(例如語言、行動)入手,表現主義則是由隱藏於背後的真實、心理細節入手,透過外化的演繹手段,訴諸於觀眾視覺或聽覺的形象中。
《往大馬士革之路》為導演毛俊輝從藝五十年最新執導的作品,話劇團特意舉辦「毛俊輝從藝五十年」展,細數他自七十年代起從事藝術工作至今,在導演、教育、演員及研究等不同範疇上的成就及貢獻,展覽將於9月11至24日假香港文化中心大堂舉行。
關於改編及導演 毛俊輝
早年赴美進修戲劇並從事當地專業舞台演與導的工作。1985年香港演藝學院成立之始,回港出任戲劇學院表演系主任一職,為本地演藝界培育眾多出色的接班人。2001至08年期間擔任香港話劇團公司化後首任藝術總監,製作不少具香港文化色彩並叫好叫座的劇目,卸任時獲頒桂冠導演名銜。曾五度榮獲由香港戲劇協會頒發的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導演,以及香港藝術家聯盟的藝術家年獎(舞台導演)。04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授予銅紫荊星章,以肯定他在推動本土戲劇和藝術方面的貢獻。
近年深受歡迎的舞台作品,包括編導原創音樂劇場《情話紫釵》,10年在香港藝術節成功首演後,代表香港赴上海世博演出,並榮獲2011上海壹戲劇大賞年度時尚戲曲大獎」;14年執導由劉嘉玲、梁家輝、謝君豪主演的原創大型舞台劇《杜老誌》,在香港一年之內連續三度公演,反應熱烈;17年慶祝香港話劇團四十周年,毛氏應邀主演《父親》一劇,分別榮獲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主角及IATC (HK)劇評人獎2017年度演員獎,並於19、21年二度載譽重演,再榮獲2021上海壹戲劇大賞年度最佳男演員;18年為香港藝術節改編及導演粵劇《百花亭贈劍》,吸引新一代年青觀眾,促使藝術節四十七年來首次於下一季內再度獻演同一劇目,19年應邀赴深圳、上海及廣州巡演,獲得一致好評。
21年為香港話劇團改編及導演史特林堡的「表現主義」代表作《往大馬士革之路》,一部探討心靈宇宙、追求美好世界的現代經典,是毛氏從藝五十年回饋社會的感恩之作。
– 完 –
傳媒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