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asonic呈獻《兒子》Le Fils | 法國劇作家齊勒繼《父親》後另一「親」情故事 | 直視愛的困局

30.09.2025
即時發布

Panasonic呈獻《兒子》Le Fils
法國劇作家齊勒繼《父親》後另一「親」情故事
直視愛的困局
 

【香港話劇團】當家人面臨情緒困擾時,愛是否足以彌補一切?法國劇作家齊勒再次聚焦家庭,以正值十七歲兒子的情緒波動引發一系列家庭問題。父母和家人們各自竭盡所能,渴望解開心中的「結」。然而,越用力,這個「結」是否會愈發緊繃?讓我們與觀眾一同見證,直視困境,探尋隱秘的出口。《兒子》由霍里安.齊勒 Florian Zeller編劇,助理藝術總監邱廷輝執導,余翰廷、黃慧慈、張紫琪、羅文澤主演,即日起至10 月12日假香港大會堂劇院上演。反應熱烈,加開10月10日7:45pm場次,門票現於城市售票網公開發售。
 
《兒子》是延續齊勒筆下對家庭、親情與心理狀態的深刻探索。他被譽為「當代最重要的劇作家之一」,其作品以細膩的情感描寫和獨特的敘事結構見稱,常以家庭為主題,探討人性中的脆弱與複雜。他的「家庭三部曲」—《父親》Le Père、《母親》La Mère與《兒子》Le Fils—在劇壇引起廣泛迴響,並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於世界各地上演。齊勒的作品不僅在歐洲劇壇大放異彩,更在各地獲得高度評價,其劇場作品多次登上倫敦西區與紐約百老匯的舞台,成為跨越語言與文化界限的劇作家。
 
除了劇場作品,齊勒亦涉足電影創作。他親自改編《父親》為電影劇本《爸爸可否不要老》(港譯)並執導,由Anthony Hopkins主演,並憑此作品榮獲2021年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電影亦獲「最佳男主角」殊榮。2022年《兒子》亦由他執筆並執導為電影《兒子可否不要走》,延續他對家庭議題的深度關注。
 
導演邱廷輝分享:「齊勒筆下的人物,每一位都是一個在情感荒原上尋找出口的少年。他不斷敲門,敲父親的門、敲母親的門、敲世界的門——渴望被聽見、被理解、被擁抱。但門雖然開了,門後的人卻未曾真正走出來。
 
《兒子》不是一齣悲劇,是一面鏡子,一個警鐘。它提醒了我:家庭不是一個自動開啟的避風港,而是一座需要維修、需要傾聽、需要勇氣去打開的堡壘。」
 
關於編劇   霍里安.齊勒 Florian Zeller
 
霍里安.齊勒為法國小説家兼編劇,出生於巴黎。英國《獨立報》曾讚賞他為「法國最當紅的才子之一」。他發表首部小説《人造雪花》時,只有二十二歲。至今,他已出版了五本備受讚譽的小説與十三齣話劇。
 
齊勒現今被公認是法國當代編劇中最負盛名的其中一位。作品《他人》、《旋轉平台》、《假如你死去》、《她等待》、《母親》(2011年莫里哀戲劇獎)、《真相》(港又譯《謊言》)與《一點安靜》等在法國及國際舞台上成功亮相。《母親》、《父親》、《真相》、《謊言》、《消逝之前》與《兒子》,在英美均有製作人收購演出版權。
 
齊勒的「家庭三部曲」(《母親》、《父親》、《兒子》)為人稱道。《父親》曾獲提名羅蘭士.奧利花獎與東尼獎最佳劇本,並於2014年贏得三項莫里哀戲劇獎,包括最佳劇本、最佳男演員(羅拔.希爾殊)與最佳女演員(伊莎貝拉.傑利納斯),翌年更榮獲法國戲劇業界投票的年度大獎。多位演員曾憑此劇的演出獲提名或獎項,法蘭.朗基拿和堅尼夫.甘咸就憑父親一角,前者獲東尼獎最佳話劇男演員,後者獲劇評人獎最佳男演員及羅蘭士.奧利花獎最佳男演員。其電影版《爸爸可否不要老》由齊勒親自改編及執導,榮獲第九十三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同劇的安東尼.鶴健士憑父親一角獲最佳男主角。
 
《兒子》為三部曲的收官作品,入圍法國水晶球獎最佳戲劇,並於莫里哀戲劇獎獲六項提名及奪得最佳新晉男演員(羅德.帕拉多特)。齊勒亦再次親自改編及執導《兒子》的電影版《兒子可否不要走》,由曉治積曼擔綱主演。
 
齊勒現居巴黎,其妻為前模特兒、演員與雕塑家瑪琳.德勒泰姆。她曾在《旋轉平台》的巴黎製作擔任要角。兩人育有一子羅曼,於08年底出生。
 
齊勒的作品《兒子》由Drama Agency - Paris 代理 (www.dramaparis.com)。
The play Le Fils by Florian Zeller is represented by Drama Agency – Paris (France) – www.dramaparis.com
–  完  –

 

傳媒查詢:

黃詩韻 Anita Wong 市務及拓展主管
電話:852-3103 5933
電郵:anitawong@hkrep.com
單嘉惠 Andrey Sin 副經理(市務及傳訊)
電話:852-3103 5912
電郵:andreysin@hkrep.com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提供最佳體驗及改善瀏覽速度,請確定您同意並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再繼續瀏覽。接受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