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文学
怪诞和反讽 ─ 析当代德国讽刺剧《公司感谢你》
香港观众喜欢看喜剧是无庸置疑的。近年来话剧团上演法国的《艺术》和《豆泥战争》,又或本地原创的《十八楼C座》及《最后作孽》等讽刺社会时弊的作品,均甚受欢迎,观众对讽刺剧(satire)并不陌生。事实上,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话剧团也曾上演布莱希特的《三便士歌剧》和《教父亚涂发迹史》及廸伦马特的《似是故人来》三部讽刺剧。二十年后,话剧团再一次搬演德语讽刺剧《公司感谢你》,究竟这齣当代德国讽刺剧用了甚么模式去表现其具讽刺性的喜剧形态呢?
笑的基本缘由在于不协调。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就提出过产生笑的一切都是有某种矛盾的,又或至少与人类理性相违的。笑声是一种从紧张期望突然转变成无所作为的情绪表现。至于讽刺,是透过嘲笑某个对象来说明其缺陷、问题或矛盾,有助于教导或提高道德观。《公》这剧与现今社会的资本主义和工作伦理及其变化息息相关,主人公Krusenstern的存在与新经济环境并不协调 [1]。它以讽刺的喜剧形态抨击资本主义,透过怪诞 (grotesque)去颠覆新经济世界,以反讽(irony)去逾越不同的价值观,既逗笑观众,又让他们思考,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或超越。怪诞表现一个扭曲现实,这现实以离奇反常的呈现方式,将变形与滑稽结合起来。《公》剧在场景情节和人物设计两方面,都有着怪诞的表现模式。本剧共有十场,组合在实虚实的场景结构中,而第三至七场实属虚实交错、亦真亦幻的舞台境况,展现了另一想像的虚拟世界。就情节而言,Krusenstern 被邀请到公司渡假屋,期待与新团队见面。他和新 人事部主管及顾问会面后,也不知道该要做什么, 让他感到困惑与不安。第五虚实场里的离职仪式显示了Krusenstern被解僱。而第九真实场中,意料之外,Krusenstern拒绝接受继续被聘请。透过离职,这两虚实场景离奇地结合起来。情节上的受聘与离职的对立因素也巧妙地结合,原初渴望受聘的Krusenstern竟在结尾请辞离去,使观众因期望落空而激起惊讶情绪。至于人物设计方面,怪诞主要显现在主人物Krusenstern的夸张变形上。在剧初, 他的工作伦理为着重礼仪、尊重上级、遵守规则及与女同事保持距离。在离职仪式中,陈述了他曾与女同事有婚外情,披露出他在职场上的理性变形。后来, 他竟出手打上司,模拟枪杀Andy Warhol的女权主义者Valerie,用手枪想射杀上司导致他消失。及后,Krusenstern更责骂女同事及主动挑逗她们。在这些亦真亦幻的场景中,人物的变形挑战了职场上的规范和秩序,有颠倒新资本主义世界的作用。夸张变形能产生陌生化效果,让观众与舞台上的幻觉世界保持审美距离,理性地思考舞台上所讽刺的现实世界。
与怪诞不同,反讽表现模式以理性而非激情打动观众。反讽除了指语言的修辞技巧外,也指隐含在人物、情境或主题中与描述意义相悖的构思或表现技巧。《公》剧更以戏仿(parod)的手段去制造反讽效果。戏仿意为把如典故、事件、话语从原有的语境中抽出来植入在另一个语境,通过模仿进行嘲弄, 为造成反讽效果的手段。人物Sandor仿效Warhol带墨镜、录影又或模拟他说英语。其他人物John、 Mayumi 和Ella分别模仿年长的Warhol、Edie Sedgewick及Nico,和穿上Warhol 衣服 的Sandor,一起表演Light show Plastic Inevitable Show。这些都是剧中突出的戏仿情境,有着重要的反讽意义。这班在现今新经济下的员工,戏仿美国六十年代流行文化的代表人物、事件及 话语,把它们植入现在全球弹性资本主义的体系中, 表面上作为参照,实质是揶揄世界新经济的工作道德。Sandor购买了三副正版或假冒的墨镜及毁灭原证书鱼目混珠的行为,就像现代的科技企业用分享的行销方式违反知识版权[2],与当年反文化违反社会规范的态度无异。本剧中最显着的反语就是「Okay 啦」。Ella、John及Sandor在多处都有运用,其表面同意做得好,实质暗示不要多说。这也反讽了公司 社交言语的虚伪。此外,Sandor引用歌德的《托尔 夸托 ·塔索》(Torquato Tasso)(1790) 一剧中的情境反讽语句「船都触礁了,船长却抱住害他失事的礁石不放」来嘲笑Krusenstern的盲目无能,相信就算 公司解僱了他,他也不会离开公司。这些在新资本主义下的员工都说反语用反讽策略,表现了他们都是反讽者,团队合作的精神特质实际上蕴含反讽。若与现今新资本主义现实处境联繫起来,不知观众会否像社会学者塞尼特般,思考团队合作中的反讽精神能否协调社会[3],这班反讽者能否组织自己的生命史呢?
和《三便士歌剧》同样是抨击资本主义社会,《公》剧不採用《教父亚涂发迹史》的讽喻,而是承接廸伦马特和卡夫卡的怪诞表现风格,再加上反讽的表现模式,尤以后现代流行的戏仿手段,去呈现当代这德国讽刺喜剧的美学形式。诸位观众看后会喜欢它吗?
[1] 剧作家胡伯纳表示这创作受理查 · 塞尼特 (Richard Sennett)的《职场启示录:走出新资本主义的迷惘》(The Corrosion of Character: the Personal Consequences Of Work in the New Capitalism)(1998) 一书启发。见笔者与胡伯纳的访问,05.04.2018.
[1] 剧作家胡伯纳表示这创作受理查 · 塞尼特 (Richard Sennett)的《职场启示录:走出新资本主义的迷惘》(The Corrosion of Character: the Personal Consequences Of Work in the New Capitalism)(1998) 一书启发。见笔者与胡伯纳的访问,05.04.2018.
[2] 见同上的访问。
[3] 见塞尼特,1999,页163–166。